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园区动态 > 园区动态 > 园区动态
园区动态 Park Dynamics
“人形机器人+工业制造”有何火花?宝山特色园区孵出产业集群
2024-04-10

人形机器人不仅能跳科目三,还能原地摸高、搬运、旋转下楼。

图片

图片

日前举行的2024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上,市经信委、宝山区政府联手举办“智领未来·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分享会”。这款由宇树科技开发的国产人形机器人惊艳亮相。据相关负责人透露,这款名为H1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已更新至第三代,达到3.3m/s,这一速度刷新了世界纪录。如今,其灵活的身手不仅能实现全身协调搬运,应用于工厂、物流等行业;更能快速稳定上下楼梯,跨越大于、等于16厘米的单个台阶。

图片图片

图片

人形机器人+工业制造



人形机器人的出色性能,让与会者看到了其在工业制造领域的广阔前景。


如何让机器人的手如同人类一样灵活?深耕工业机器人领域多年的大界机器人企业发展部负责人高兴宇解释,其期待通过提升软件端的控制能力,加快解决工业机器人硬件方面的柔性不足问题。譬如,以传统金属制造企业为例,针对钢筋弯折这一市场需求开发柔性控制的软件后,企业所需产线可能从两三条缩至一条,大大实现降本增效。

图片



在他看来,人形机器人要打开市场,首先要克服稳定、成本等难题。“人形机器人的电机要稳定,维护成本要低,系统稳定性、精度要高。”唯有满足上述种种条件,人形机器人才具备了规模化的可能。


特色园区孵出产业集群



近年来,上海抢抓机器人产业升级换代、跨越发展的窗口期,通过工业土壤和科创生态双重滋养产业发展。特别是以制造业见长的宝山区为例,2023年,宝山区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682.46亿元,其中规上工业机器人产值近80亿元,占全市工业机器人产值三分之一。


业内常有这样一句调侃,“全球三分之一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在中国,中国三分之一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在上海,上海三分之一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在宝山。”


安家于宝山区的大界机器人顺势搭上了产业东风。最初,其团队仅约50人。短短两年间,大界一路迅猛发展至200余人,更组建了实力雄厚的产品研发部、软件研发部。“最初我们是个偏研发的初创公司,目前已搭建完成了整个产业链闭环。”


在高兴宇看来,这得益于上海机器人产业园的集群效应。作为上海首家以机器人命名的市级特色园区,该园区特色产业产值占比达80%,特色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90%,园区集聚近300家机器人上下游创新企业,“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共生”的特色产业集群已初现规模。

图片



大界机器人就是生动案例。在园区内,其成功链接了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譬如,其与发那科合作研发工业系统控制技术,与视比特进行视觉系统开发等。“大家各展所长,共同产出更具竞争力的工业机器人。”

图片

让初创企业安心当好“特长生”



面向未来,怎样继续放大既有优势,在新赛道新领域抢占先机?


会上,《宝山区促进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正式发布。未来三年内,宝山区将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壮大工业(协作)机器人、持续发展服务机器人、抓紧布局医疗机器人、做强做大智能装备。计划到2026年,宝山区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规模快速壮大、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示范应用成效显著、产业生态持续完善,打造国家级智能机器人特色产业园区。


“重点在于聚焦打造全球机器人创新转化平台,覆盖创新孵化、成果转化、检验检测、产业投资等全生命周期。”宝山区经委相关负责人认为,接下来继续做优做强工业机器人等优势领域,其中关键就在于聚焦企业核心需求,创新应用场景协作。由此,让大界机器人与发那科、视比特“牵手”的故事成为可复制推广的模式。


对于这一转化平台的运作模式,她用了一个关键词——“多元主体模块化运作”。通俗理解,其牵头单位可能是政府、企业、高校,视各方现实需求而定。模块化运作则意味着每个模块独立运营,组合串联后成为某款产品、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这样一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优势切入擅长领域,安心做好“特长生”。区域的创新资源也能在更大限度实现“最优解”。